行业资讯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4-02-27 14:35 阅读量:1367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将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在我国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速推进共同富裕历史阶段下出台的重要文件,《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数字经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的具体举措,以数字经济发展有力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实施方案》提出,数字经济有利于加快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在核心内涵与发展路径上紧密契合,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网络赋能”“平台赋能”“数据赋能”等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化、城乡资源共享化、就业机会多样化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一是“网络赋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尤其是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能力支撑了“万物皆可联”,持续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实现“县县通5G”,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络持续普及,中国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一屏”接触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更丰富的市场资源。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带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为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具体表现为,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壮大,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不断向农村地区覆盖,截至2023年6月,我国农村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6787万人,普及率为22.5%;农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6875万人,普及率为22.8%。二是“平台赋能”,促进协调包容发展。数字经济借助平台等重要载体,将更好地连接万物、汇集资源,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优势发挥合力,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信息流动快、进入门槛低、创业成本低以及创新要素精准匹配等优势,让人人有机会获得包容性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技能,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与多样化就业生态,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效率。三是“数据赋能”,提升普惠服务精准度。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大力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同时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加持下,将加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因此会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社会治理的精细度,保障更多社会资源均衡分配,扩大优质资源的全社会合理流动,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一方面,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要素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快速流动,提高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提升跨区域办事效率,为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应用持续提升重点民生领域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数字创新应用,能够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企业等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海量搜索”向“一键获取”转变。《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普惠公平发展和竞争条件,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地数字经济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三大举措:一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和全国布局普惠均衡。二是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基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三是加强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聚焦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需求和卡点难点,在产业合作、技术协作、人员互动等方面加强东西部协作。当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普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间“数字鸿沟”,《实施方案》提出三大举措:一是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二是加大农村数字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数字时代的乡土人才。三是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促使人人共享数字红利为促使全民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提高人的数字素养和就业技能,《实施方案》就此提出三大举措:一是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加快提升不同群体对于数字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富民”潜力。二是实施“信息无障碍”推广工程。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定需求,持续推动各类应用的适应性改造,持续提升数字经济“便民”作用。三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探索适合新就业特性的社会保障参保办法,指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和调整劳动规则,对相关企业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惠民”保障。各地“互联网+社会服务”“一网通办”的推进让广大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持续提高社会服务的普惠化供给水平,《实施方案》提出四大举措:一是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欠发达地区开发丰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城乡共享。二是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建设完善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三是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面向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提供兜底性、普惠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提升养老服务获取的便捷度和供需对接的精准度。四是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快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社保领域应用,提升社保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普惠环境、推动社会共享数字红利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在此背景下,《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红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对于数字经济如何加速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差距给出了实质性的指导,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